关于公布2024年度药学(本博贯通拔尖强基实验班)“强基筑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选题指南的通知

发布者:孟目的学院发布时间:2024-03-29浏览次数:10

各单位:

根据《关于开展2024年药学(本博贯通强基拔尖实验班)强基筑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建设的通知》要求,经导师征集、学院审核、专家评审,现将2024年度药学(本博贯通拔尖强基实验班)“强基筑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选题指南公布(按导师姓氏笔画顺序排序)如下:


序号

课题名称

课题介绍

创新点

导师

学科方向

学生要求

联系人邮箱

1

葛根-绞股蓝药对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研究

高尿酸血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与痛风、肾脏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健康问题紧密相关。当前,该病症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包括降低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然而,这些药物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中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可以同时作用于多个生物靶点,对代谢综合征各相关病状进行全面调节,可为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本项目旨在探索葛根和绞股蓝两种传统中药材在治疗高尿酸血症中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高尿酸血症的自然疗法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1)葛根和绞股蓝的药理活性成分研究,采用现代药理学方法,分析葛根和绞股蓝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尿酸代谢的影响。(2)体内外实验验证: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葛根和绞股蓝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包括降低血尿酸水平和减轻痛风症状。(3)作用机制探讨:深入研究葛根和绞股蓝降尿酸的分子机制,包括抑制尿酸生成酶活性、促进尿酸排泄等作用途径。

预期成果:(1)确定葛根和绞股蓝在降低血尿酸中的有效成分及其安全性评价;2)阐明葛根和绞股蓝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具体作用机制;(3)提供一种新的自然药物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综合传统与现代研究方法
本项目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方法,对葛根和绞股蓝进行全面系统的药效成分分析和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MS)和基因测序技术,精准识别有效成分,探索其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弥补传统中医药研究在科学性和精确度上的不足。
   2.
多层次、多角度的疗效验证
采用体外细胞实验、动物模型以及临床前研究等多种手段,从分子、细胞、组织和整体四个层次全面评价两位药食同源中药葛根和绞股蓝的降尿酸效果和安全性。这种多维度的研究方法能够更全面地验证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齐炼文

生药学

1. 学生人数:拟指导学生人数:本科生2
   2.
成绩:至少完成大二学年,平均成绩排名在班级前20%,对生物医学、药学或相关专业有浓厚兴趣。
   3.
基本素质:学习态度:具有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愿意接受新知识和技能的挑战。
责任心:对待科研项目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能够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团队合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项目组成员有效沟通、协作。
   4.
技能要求:实验技能:对实验室常用仪器有基本的了解和操作能力,如离心机、显微镜、PCR仪等。数据分析:具备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熟悉使用ExcelSPSSR语言进行统计分析。文献检索:能够熟练使用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英语能力:通过CET6,有一定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并撰写简单的英文科研报告。鼓励学生具有探索未知、敢于挑战现有科学假设的创新意识。坚持学术诚信原则,严禁抄袭和造假。

qilw@cpu.edu.cn

2

新型兽用狂犬疫苗开发

疫苗接种是目前狂犬病预防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灭活疫苗存在免疫效果弱、接种流程复杂等问题,因此新型狂犬疫苗亟待开发。mRNA疫苗是一种新兴疫苗类型,在诱导长期中和抗体及细胞免疫方面展现出优于灭活疫苗的效果。然而, mRNA疫苗仍存在稳定性差,免疫原性过高等问题,虽然修饰核苷酸技术可一定程度弥补上述不足,但同时又带来核糖体移码的安全性风险及专利问题。
环状RNAcircRNA)的特殊结构使其相较于mRNA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抗原表达水平,并可不依靠核苷酸修饰降低免疫原性,弥补mRNA疫苗的不足,是核酸疫苗领域备受关注的新方向。本项目将以前期自主开发的狂犬mRNA疫苗为基础,开发一款无需修饰核苷酸、稳定、安全的狂犬circRNA疫苗,并拟在小鼠及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开展药效及成药性研究,同时探讨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系统的活化、应答和记忆等动态全景变化,为circRNA疫苗的合理使用及迭代疫苗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1.开发新型狂犬circRNA疫苗,利用AI算法下circRNA的高稳定性及表达时长优势,针对性解决现有狂犬疫苗保护周期短,免疫程序复杂等问题。同时避免线性mRNA疫苗开发中假尿嘧啶及Cap的使用所带来的核糖体移码潜在安全性隐患及相关技术专利问题,打破欧美垄断,增强中国在RNA药物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2.
本项目将从识别、活化、应答、记忆等全免疫应答周期解析circRNA疫苗的免疫学效应机制,以基础科研探索指导疫苗的合理化设计,推动circRNA疫苗的理论研究和概念创新。

杨勇

药理学

拟指导学生1-2人,具有较好的药学、生物学相关学科及英语基础,对科研及本课题研究抱有浓厚兴趣,善于学习思考,可妥善安排时间参与科研训练。具备严谨诚实的科学态度及较强的逻辑思维与沟通交流能力。

yy@cpu.edu.cn

4

多细胞调控脂质纳米粒重塑细胞间互作网络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肝脏是维持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同时易受各类损伤而致病。据统计,全球超过24亿人面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肝硬化和肝癌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5%。肝纤维化是各类慢性肝病向肝癌或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其本质是肝脏遭受持续损伤并发生炎症坏死,细胞外基质大量蓄积导致瘢痕组织逐渐取代肝实质。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是动态且可逆的,具有一定的治疗可行性。申请人前期已有扎实的工作基础,可有效治疗早期肝纤维化。基于中晚期肝纤维化中肝窦内皮细胞、肝星状细胞与肝实质细胞之间的恶性循环,申请人拟提出“三重调控”策略,通过构建恶性循环逆转型药物递送系统,将恶性循环扭转为良性循环,有效治疗中晚期肝纤维化。

现有的肝纤维化治疗方式仅局限于针对肝星状细胞进行调控,忽略了病理微环境内多种受损细胞间的恶性互作会严重加剧纤维化进展,并削弱靶点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针对中晚期肝纤维化受损细胞构成恶性循环、加剧纤维化病情这一疾病难点,本项目拟通过构建恶性循环逆转型药物递送系统,分别靶向调控肝内受损的肝实质细胞、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以及毛细血管化的肝窦内皮细胞,将恶性循环扭转为良性循环,有效治疗中晚期肝纤维化。本项目构建的恶性循环逆转型药物递送系统能够通过调控修复多种受损细胞,阻断细胞间恶性作用,恢复生理稳态,为中晚期肝纤维化的治疗提出新的治疗策略。

姜虎林

智能药物递送系统

1. 拟招收拔尖学生1-2名,各科成绩大于90分;
   2.
能自行查找专业期刊并能够熟练研读;
   2.
具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3.
能流畅地用自己语言表达科研思想,并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
   4.
能独立完成导师布置的科研课题,并能撰写科研报告。

jianghulin3@163.com

4

手性桥环化合物不对称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手性桥环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分子和活性分子中,也是一类新兴的芳香环生物电子等排体,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分子的脂溶性、细胞膜穿透性和药物代谢稳定性,在新药研发中展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桥环存在一定的张力、通常含有多个手性中心,因此桥环骨架的高效构建及立体选择性控制成为制约其合成的热点和难点。如何高效构筑桥环骨架、如何控制立体选择性成为手性桥环化合物合成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课题组前期工作中开发了催化不对称Heck/去对称化反应,实现了多取代桥环骨架的不对称合成,在此基础上,本项目拟进一步融合自由基环化策略,拓展其在活性分子的结构修饰和合成应用,阐明其反应规律。期待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为含有手性桥环骨架结构的活性分子合成和结构修饰奠定化学基础,最终寻找发现可用于新药研发的新型生物电子等排体。

多取代桥环骨架广泛存在于活性分子中,具有重要合成研究价值。然而,由于较大的桥环张力和多手性中心存在,其骨架构建、手性叔碳和立体选择性控制一直是多取代手性桥环化合物合成的难点。本项目所提出的通过过渡金属催化不对称去对称化反应构建多取代手性桥环化合物, 可以将不对称去对称化和自由基环化两种策略巧妙融合,从而构建结构复杂、官能团多样的手性桥环化合物,解决多取代手性桥环化合物骨架构建、立体选择性控制问题,是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所在。

姚和权

药物化学

拟指导学生两人,成绩良好(其中有机化学基础较好),具有较好的动手和学习能力,踏实勤奋,对药物化学及有机化学有浓厚兴趣。

hyao@cpu.edu.cn

5

萜类药物生物合成途径的模块化设计与代谢工程优化

本项目旨在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对萜类药物生物合成途径进行模块化设计与代谢工程优化。重点聚焦于倍半萜、二萜中生物活性骨架的生物合成路径设计,重构和优化。项目将采用先进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鉴定并重组生物合成关键酶,并通过模块化的方法将其集成于宿主微生物中。通过优化宿主菌的代谢调控网络,提高目标萜类化合物的产量;此外,通过酶学改造与定向进化技术,将进一步增强生物合成路径中关键酶的活性,提升整个生物合成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一套可靠的生物合成平台,为萜类药物的商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该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复杂的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拆解为独立的功能模块,便于各个环节的单独优化和调控。结合代谢工程的策略,将定向改造关键代谢节点,以最大限度地引导原料流向目标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此外,利用定向进化技术改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催化效率和环境适应性。本项目的创新方法将推动萜类化合物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为新型药物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董廖斌

药物合成生物学

计划指导2名学生,要求学生对合成生物学、微生物学或生物工程有浓厚兴趣。基本素质包括良好的科研道德、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技能要求包括基本的生物实验技能、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英语阅读及写作能力。

ldong@cpu.edu.cn


有意申报上述课题的学生,请于43日前发送简历至导师邮箱,由导师审核、面试确定项目名单后,学生负责人于412日前递交项目《2024年度药学(本博贯通拔尖强基实验班)强基筑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申报书》纸质版(一式一份)至孟目的学院办公室(行政楼206室),电子版发至孟目的学院邮箱mmdxy@cpu.edu.cn

 

                                                                孟目的学院

                                                                2024329